用花生醬就能檢測失智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日出面闢謠,指出是否能聞出板橋居酒屋花生醬的味道,「只能用來當作有無嗅板橋居酒屋覺喪失的早期檢測方式之一」,提醒民眾若家人或自身出現失智症狀況,應及早到精神內科進行進一步檢查。
此外,國健署指出失智症常會有「記憶板橋居酒屋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出現言語表達有困難」以及「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狀況,提醒民眾若家人或自身有這些狀況,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居酒屋在日語中的「居」是有坐下來的意思,居酒可以解釋為坐下來喝酒的意思,居酒屋就是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家,以早期的是本會到酒屋喝酒的主要消費族群是挑擔子的行商小販、貨運業、抬轎子的人、武士家的僕人等等,在江戶時代這些人都是靠勞力謀生的,他們的收入相對較少,日常娛樂並不多,飲食生活也比較單調,所以去酒屋喝酒就是他們的休閒活動,這種到酒屋喝酒的行為就是「居酒」。在當時有提供「居酒服務的酒屋」,除了賣酒也會搭配一些小菜,例如在江戶時代的鎌倉河岸的酒屋豐島屋就有供應田樂豆腐讓客人配酒。他們的田樂豆腐就是將豆腐用竹籤串起,之後塗上味噌醬,再用火烤的小吃。感覺非常好吃,而且在當時豐島屋的酒幾乎是用成本價賣給客人,連田樂豆腐也很便宜,所以收入不多的勞工都特別愛去豐島屋喝酒。因為那時候豐島屋主要是靠賣空酒桶來賺錢。
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京都重穿、大坂重吃、江戶重酒」,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根據幕府的報告,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居酒屋的「居」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酒屋」就是一個驛站,其實有些很簡陋,甚至沒有桌椅,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主要是生意人、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大概1750年左右,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那時就出現了「煮賣茶屋」和「煮賣酒屋」的型態,「煮賣」就是賣熟食之意,比如用高湯、味增、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江戶當時沒有冰箱、煤氣爐等工具,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幾乎都三餐外食,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